谭志平、唐建安: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展“新颜”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经由永胜县申报,2021年5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项目云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志平、唐建安积极推进珐琅银器的宣传推广及学技带徒工作,促进了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
永胜珐琅银器制作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经由永胜县申报,2021年5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项目云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谭志平、唐建安积极推进珐琅银器的宣传推广及学技带徒工作,促进了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的传承发展。
(谭志平 提供)
(唐建安 提供)
国家级非遗珐琅银器制作技艺独具特色
独具特色的永胜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因综合了银胎掐丝技术和珐琅釉彩技艺,而称为“银胎掐丝珐琅”。其工序有百道,其中掐丝、点蓝、烧蓝是工艺的核心,难度最高。
珐琅银器还吸收了瓷器工艺,并大量运用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锻打、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传统手工技艺。
永胜珐琅银器制品有茶具、餐具、首饰三个类别,产品造型典雅、器型精美,立体感强,图案生动别致,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色泽晶润艳丽,以青蓝朱砂为主,配以适量的黄、绿、白、赭石等色。
以银为胎制作的珐琅银器,其光泽温润光亮、璀璨夺目,历经千年而光泽不变。
珐琅银器早在明清时期就远销至缅甸、印度等地,而今更是在国内外畅销,是独具特色、驰名中外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谭志平:醉心珐琅银器制作 将珐琅银器作为其一生的事业
(谭志平 提供)
(谭志平 提供)
(谭志平 提供)
(谭志平 提供)
唐建安:博采众长 校企合作 让永胜珐琅银器这一艺术品大放异彩
唐建安,15岁开始,跟着爷爷唐家华、父亲唐庆雄学习珐琅银器制作技艺。唐建安谨记爷爷去世前对他的嘱咐——“好好把这门技艺做下去”,也因此而继承了掐丝珐琅这一几乎失传的技艺,成为了云南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建安经常到外地观摩学习,切磋技艺。他认为,艺术品有相通之处,在立足地方根本,保持珐琅银器特色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能提升珐琅银器制作工艺。
目前,唐建安被评为“全国乡村文化旅游能人”“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云南省人社厅授予唐建安工作室为“技能大师工作室”,永胜县人民政府授予“永胜珐琅银器传承基地”,他自己成立了永胜唐银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昆明M60文化创意产业园、云南省冶金学院、鹤庆县银器小镇开设珐琅银器制作技艺传承点,其中,昆明珐琅银器传承点(昆明名匠工作室)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每年培养学生近100名,不少学生毕业后开设了个人工作室,制作珐琅银器创新性商品。如今唐建安的弟子遍布各地。
唐建安认为,制作珐琅银器时,不能当作是加工商品或工艺品,而应当将其当作艺术品进行创作,他说:“艺术就是要追求精品,求精不图多”。据悉,明年,唐建安历时三年设计、制作的精品力作“百鸟朝凤”将制作完工。
“要让云南的、丽江的、永胜的珐琅银器这门艺术为更多人知道”,“等到我制作不动珐琅银器,也教不动徒弟了,我还要把我所掌握的技艺录制成视频、写成文字,留给世人”,唐建安在谈及自己的目标时说。
(唐建安 提供)
(唐建安 提供)
相关推荐
- 《木梨恋歌》音乐微电影线上首发丨悠悠旋律中“恋上”丽江的“高原果王”
- 不可思议,一幅刺绣居然要4位绣工合作历时3年多才能完成
- 6条精致线路,带你全方面了解玉龙雪山景区
- 图片壁纸上新!雨后的泸沽湖美如“天空之境”
- 丽江这里藏了一处鲜有人知的绝美秘境: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原始森林、高山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