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民歌中那些催人泪下的瞬间 你知道多少?

来源: 看见丽江 作者:李志文 编辑:李诚洁 阅读人数:

时光飞逝,天籁永存,今年三多节期间,飘荡在丽江各地上空的声声纳西天籁,多日来余音绕梁,令人难以忘怀。

时光飞逝,天籁永存,今年三多节期间,飘荡在丽江各地上空的声声纳西天籁,多日来余音绕梁,令人难以忘怀。

佳节再闻天籁

入夜时,与三五好友回味纳西民歌,谈起80后到90初期出生的人,在小时候经常听到“谷气”“喂孟达”“啊丽丽”“时受”等纳西民歌,除了在录音机里听到一些,当时多数中老年人多少都会唱,至少不陌生。

后来兴起打工热潮,年轻人纷纷往城里跑,仿佛这些天籁之音又消失了好几年,近年来,随着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经常可以听到那些天籁之音,尤其是这次三多节期间的系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声声天籁中,仿佛回到遥远的过去。

民歌里的“有温度的感伤”

在多年与民间艺人的交流、学习中,对以下两个题材的纳西民歌印象特别深刻。其一是《嫁女调·紫谷庆》,其二是纳西口弦。

民间歌手庭松介绍,《紫谷庆》在姑娘出嫁时唱,演唱者是母亲或是“母亲”的角色,曲调婉转,催人泪下。在丽江纳西族中,现在的“紫谷庆”在古城区的金安(龙山)一带传唱的较多。“紫谷庆”的歌词大意是在表达母亲辛苦养育女儿,才见女儿稍微长大就要出嫁了,心中万分不舍。然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自古已然,人生就是这么一种规律,所以那不舍的情绪里也就有了安慰,这便是“有温度的感伤”。

在今年玉龙县举行的三多节文化系列活动中,《紫谷庆》表演感动人心。

“演得太好了,句句都流露出母亲对女儿的真情,情不自禁又想起我出嫁时母亲泪流满面地送别。”

“我也是,因为前几天我也才嫁儿女,听到这些眼泪都出来了。”

悠悠口弦勾起往事

在数年前的一次采访中,纳西老艺人和双源用口弦追思去世多年的爱人,情到深处,亦潸然泪下,旋律过处,往事历历在目。“她本来好好地坐着,见我迎面走来,她就立刻站起来了,长此以往,周而复始。即便在言语上,我们夫妻二人向来以‘您’来称呼对方。”和双源说,在纳西人的审美价值取向中,口弦不单是乐器,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道具。

“今年三多节系列文化活动十分丰富,又听到了很多几乎忘记的民歌。我觉得民歌不仅反映生产生活的真实面貌,也是一种感化人心的艺术,一种表达真善美的艺术。现在疫情缓解了,希望以后能多多看到这样的节目,留住美好,留住感动的瞬间。”在广东的纳西族朋友阿凡说。

生活,总要有感动的瞬间,纳西民歌中那些感动人心的题材、唱词,你还了解多少呢?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888-5596997 举报邮箱:3239896935@qq.com
举报电话:0888-5596997 客服电话:0888-5596997 客服QQ:3239896935 电子邮件:3239896935@qq.com
主管单位:丽江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丽江市广播电视台 承办单位:丽江网运营中心
目前该站点已支持IPV6访问

丽江网运营中心 版权所有:© liji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05007198号-2 云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D-2015-067     滇公网安备 530702020010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