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捡松茸(二)

2024-10-06 14:57:31 阅读量15071 字数2054


捡松茸

                    (二)


白庚胜(中国作协)


捡松茸的时点最好选在早晨、雨天,特别是微雨的早晨。因为,松茸喜湿,天一亮、雷一响、雨一落,它们就要纷纷从地下伸出褐色的、圆圆的头,或展开伞盖伸长又白又嫩的腰肢了。它们有的一朵独耸,有的几朵、十几朵、几十朵连片成堆,高低、大小各不同。而干旱天它就出得少,还容易干瘪,或被虫蛀、蛇咬。

对我们这些后来者而言,捡松茸大多得不偿失:总是漫无边际地绕山瞎碰运气,循早居于此的居民所指的大致方向按闻味、寻踪等方法寻寻觅觅。屏气凝神地在松树与青㭎树杂生的坡面艰难辨识腐叶与松茸的异同,几与东北人进长白山苦苦“喊山”无异。若有所发现,人们就欢欣鼓舞、弹冠相庆,毕竟,松茸的味太香、名太大。而每每见到刚被别人采过的痕迹或所做的伪装,则扼腕叹息。我更是幻想着把松茸圃内的壤土都挖回家种在水槽边,随用随捡,再不劳空跑山山岭岭。

母亲对我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我父亲年轻时到震青山捡松茸,有一次,正当绕了一天一无所获要回家时,突然见好几朵松茸露头于一丛青㭎树下。这使我父亲欢欣若狂,绕着它们又唱又跳,不断感谢阿普三多的恩典。然而,当他还没有跳完、唱完,他的“发现”被另一人“再发现”,那人把所有的松茸一采而空,气得我父亲3天3夜不吃不喝。从此,我们村里还多了一首打油诗:“向南见松茸,不捡先歌舞。歌舞还没完,松茸影全无。”“向南”是我父亲的小名,这打油诗说得我们很没面子。

秋日山景。


与父亲不同的是,我有过一次堪称“松茸缘”的初恋。

初中毕业那年,我以很高的分数考上丽江地区师范学校,在十里八村名声大作。上这个学,学校提供一切学习费用,毕业后还能成为国家干部拿工资。但是,我家里很穷,竟无钱去买一件上学后能穿的好衣物。

为了体面地上学,我决定在报到之前去震青山碰碰运气——说不定还有一些秋松茸等着我呢。

一个天意稍凉的清晨,我又一次爬上那座熟悉的山岭。想不到,正当我接近山腰时,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从左侧的黄栗树下传来,我本能地缩成一团蹲下观察,生怕碰上了黄熊。结果,随着黄栗树的枝丫被拨开,眼前闪现出一位水灵灵的大姑娘。她挽着发,蓝布衣、黑坎肩,胸前交叉着白色的披肩带,背后斜挎着赶街篮。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东村有名的大美女和丽泉吗?谁不知道她人美、歌甜、手巧、孝顺,人见人爱。只是,她从小亡父,与母亲及3个弟弟、妹妹相依为命,虽然成绩一直很好却早早停学帮助母亲干活挣工分。她看着我愕然的样子,就银铃般地长笑一声后打招呼:“大秀才,你也来捡松茸?”见我的竹篓空空,她把赶街篮的口子朝我斜了斜说:“我捡到的也不多,但仍信心满满,一会儿就会让你吓一大跳。”当然喽,谁让四周的青山都是你们村的?我在心底这么嘟哝着,却匆匆向她作别。毕竟,我与她非亲非故,一男一女在深山老林搭讪很不合适。在我的老家,男女之间就连一个班的同学都是不能互相交谈的。

然而,当我前去报到之日,在城北前往师范学校的大石桥头见到秋雨淅沥中的和丽泉在等我!我左顾右盼,生怕被别人发现,她却大大方方、含情脉脉地把一大把零钱交给我说:“你考上师范的事,我的弟弟、妹妹已经告诉我了。真不简单,你给我们团山争了气!你上学肯定少不了花销,而你们家又那么贫穷。那天早上见你上山捡松茸,我猜你一定是为了减轻家人的负担、为了攒钱而来,我也就连续3天上山捡松茸、攒松茸想帮帮你。来,这是20元钱,收下吧,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今后还会有。反正我这辈子算是完了,上不了学了。这学,你帮我上就是。”我坚决不收她的钱,因为她家儿多母苦,也到处等着用钱。只是,面对这颗少女滚烫滚烫的心及纯洁无瑕的真情实意,我的双眼一下子变得模糊,秋雨和着泪水从双颊流下来。

松茸。


两年后,当领到第一笔工资后还来不及向她表达一个少年朦胧的爱,我便得知她已经以17岁的年龄嫁给了一个大她许多岁的工人。理由是,她要早日当家,帮助母亲并供弟弟、妹妹上学。而我所在的那个中学因远在玉龙山西侧的山乡,那座震青山上的松茸是否依然年年生长、年年被她捡拾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至死怀念她。

真的,松茸与纳西族女子的关系讲也讲不完,它不像纳西族男子的故事,总与打仗、狩猎、游牧联系在一起。一般来说,在纳西族的生活中,捡松茸者大多是女子。东村的情况是,姑娘们大都宁可招婿上门也不太愿意远嫁,离开她们的亲人、村庄、土地、山林、松茸圃。一旦有外来女子嫁入,最重要的事也是尽快熟悉自家的松茸圃,并在经年后熟稔有关松茸、捡松茸、烹调松茸的一切,以守住祖业,开始新一轮的传承。

由此可见,松茸是很多纳西族山民的营养库、小银行,更是他们与人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纳西人爱松茸、捡松茸,并不像那些只为吃、只为利的商人,而是为了情和意,为了守护民族的道德和灵魂!


图片由周侃摄。





编辑:白   浩

校对:钱   磊

二审:和继贤

终审:郭俊燕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