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radio【早安丽江】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玉龙县落实责任层层抓!

2024-11-25 14:07:06 阅读量8801 字数1940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为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无数的服务。然而,森林火灾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气候、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高,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云南省重点林区,森林资源丰富。因此,掌握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和应对工作,是目前玉龙县的紧迫任务。


点击收听音频▼


11月25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林业草原局防火办副主任李国刚做客电台直播间。(梁国宏 摄)


为有效防范森林火灾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于11月15日发布了2025年度森林草原防火命令,今年的防火命令在以往年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火的特点,从7个方面做了要求:


一)明确森林草原防火区;

(二)适时发布封山禁火令;

(三)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

(四)严格落实防火责任;

(五)严格野外火源管控;    

(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七)强化火情预警监测。

玉龙雪山云杉坪。(供图)


玉龙县为南温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3.3℃,年日照时数2411.7小时,年降雨量968.2毫米。全县森林面积42.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8.24%,占全市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是国家森林火险Ⅰ类治理县,滇西北火险治理重点县,森林火险高。


玉龙县森林和草原火灾监测中心。(供图)


玉龙县冬季森林防灭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植被易燃,扑救难度大。植被主要有针叶林、灌木等交错混生。近几年林区群众对生活用材量需求的减少,未发生森林火灾的区域,可燃物逐年增加。以上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一旦引发森林火灾,可燃物燃烧强度大,难以进行有效控制。

(二)林区内生产、生活交织,火源管控面大。全县群众大部分生活在山区、半山区,村庄与林区交错,不可避免需要开展农事用火、丧葬用火及垃圾焚烧等;滇中引水、玉维高速、光伏等项目的建设,施工过程都需要进行电焊作业;乡村路网的不断完善,加速了林区进出人员的频次,人员流动性增大。以上因素的影响,加大了火源管控的难度。

(三)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内。每年的3月至5月为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几乎没有降水,白天气温高,天气干燥,通常午后风力大,森林草原防火区内的可燃物遇到火源极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

(四)森林草原火情、火灾,多数因人为引起。近几年来,玉龙县侦破的森林草原火情、火灾,大多数为农事用火、施工电焊作业、林区内生火取暖、故意纵火等引起,偶尔有因雷击火引起森林草原火情的情况。

玉龙县专业扑火队正在进行火情处理。(供图)


11月14日,玉龙县县级总林长会议暨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部署会议召开。会议对上一轮防期工作作了总结,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困难问题,并对林长制和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了安排部署。11月15日发布了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5年森林草原防火命令。目前,全县的乡镇(街道)正有序开展乡、村、组森林草原防火会议,将防火令的内容宣传到全县的农户及林区施工企业。各乡镇(街道)根据各自实际开展火灾隐患排查、可燃物清理、计划烧除、集中农事用火审批监烧、施工电焊用火审批监督等工作。11月16日,全县7支专业扑火队伍已召回全部队员,在驻地乡镇(街道)及负责包片乡镇(街道)开展防火宣传、武装巡护、隐患排查、计划烧除等工作,若发生火情、火警可第一时间出动,并有效处置火情。


玉龙县开展鸣音、大具、宝山初期火情处置员培训。(供图)

玉龙县开展专业扑火队培训。(供图)


进入防火期以来,玉龙县各乡镇(街道)正有序召开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全县已印制发放户主责任通知书72000份,把森林草原防火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印制发放1700份县级2025年森林草原防火令,有序张贴到全县每个村民小组和重点区域;铁质宣传牌、防火虎五彩旗陆续在重点公路沿线和进山路口设置悬挂;11月18日起,在全县应急广播平台每天播放县级2025年森林草原防火令、各级防火巡逻车循环播放县级2025年森林草原防防火令;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及各乡镇(街道)向群众推送森林草原防火手机短信信息。


玉龙县开展防火督察。(供图)

玉龙县开展防火宣传。(供图)

森林防灭火相关提示:

玉龙县已全面进入森林草原防火期,请广大市民进出林区,遵守各级防火令的相关规定,严禁违规野外用火,任何单位和个人确需开展野外用火的,请按规定进行审批报备。发现森林草原火情、火灾,请立即拨打森林草原火警电话:12119。


- END -

编辑:梁国宏

责编:李婧

终审:李霞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