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来,刊出25000多首诗词,丽江这个诗社有点牛!

2025-04-08 09:06:47 阅读量7232 字数1728


“丽江玉泉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每年出版两期社刊《玉泉》,截至目前,已刊出86期社刊,刊发诗词作品25000余首、随笔评论500余篇,为丽江的诗词创作和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日前,丽江玉泉诗社社长和凤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丽江考察,令人备受鼓舞。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进一步发展繁荣丽江文化,推进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民族文化世界表达,为丽江的诗词创作和文旅产业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41年来,玉泉诗社以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选取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五月初五端午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聚会,探讨和学习古典诗词曲、对联、诗论诗评和新诗的创作。

     丽江玉泉诗社。(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让传统诗词之花在丽江绽放


“继历史以来的‘玉泉文社’‘桂香诗社’‘丽泽文社’‘丽雪诗会’后,随着丽江文人学习和创作古典诗词的氛围日盛,1984年,创建了玉泉诗社。玉泉诗社的创建时间早于1989年成立的云南省诗词学会和1987年成立的中华诗词学会。”据和凤伟介绍,玉泉诗社走过了四十一个春秋,社员人数由最初的二三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人。年龄结构从二十几岁的青年到八九十岁的老年人都有;从地域来看,建社初期的社员主要来自古城,如今发展到七河、龙蟠,以及永胜、鹤庆、香格里拉等地。从人员的组成来说,丽江的诗词界已经走出文人学士的圈子,社员除离退休人士外,各行各业的文艺爱好者也纷纷走进诗社,与诗友们一道抒发对国家、社会的美好情感。每到诗社例行的聚会,老中青社员济济一堂,老年社员享受着传统文化的滋养;青年社员努力学习传统文化,正担当起传承和弘扬传统诗词的责任。可以说,这四十年是传统诗词在丽江传承的又一个好时期,让传统诗词之花在丽江绽放。

传统诗词创作丰富多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玉泉诗社还编辑出版了《纪念丽江玉泉诗社二十周年·玉泉诗选》《纪念玉泉诗社成立三十周年·雪麓鸿踪》《丽江玉泉诗选·雪屏逸韵》《木府清音》《玉泉诗词精选》《纪念丽江玉泉诗社成立四十周年·玉水流觞》及“丽江地方文化史料丛刊”马子云《雪楼诗钞》、牛焘《寄秋香吟草》、桑氏三兄弟《铁砚堂诗稿》《妙明诗存》《杨竹庐 杨昌诗文集》等8个专集。

丽江玉泉诗社的社刊《玉泉》。(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与此同时,部分社员出版了自己的传统诗词曲联作品集,如李世宗的《雪麓吟》《雪麓吟续集》《雪麓文存》《读诗随笔》《雪麓吟·草虫续咏合编》,王运恒的《听水轩续吟》,刘宗禹的《夕拾夕草》,唐兆坤的《故园集》,彭瑞的《痴人诗稿》。另外,还有刘腾龙的《三江情》,王志伟的《余晖小草》,李泽芳的《虹桥吟韵》《鼎香芳韵》《振壁兴廊》,曾龙章的《俚歌晚笛》《玉水清音》,和士华的《玉河草根拾吟》,杨式龙的《杨式龙文集·诗联卷》,张绍勋的《金沙柳莺》,李国君的《积玉轩诗联墨迹》,李耀煌的《小溪悠然》,杨习源的《杨习源诗书联手札》,牛春兰的《往事回眸》《情醉》等社员传统诗词作品集,不胜枚举。

41年来,广大社员还创作了大量的书法、绘画、篆刻、摄影、小说、散文、新诗、评论,各类文学作品结集出版,积极参加各类、各级展览和比赛,并屡屡获奖。

丽江玉泉诗社社员在交流学习诗词作品。(丽江融媒记者 赵庆祖 摄)

为丽江传统诗词创作和文旅发展作贡献


“如何保证传统诗词在丽江的传承,这是玉泉诗社一直面临的问题。”和凤伟说,诗词作品的最大功能就是教育人,诗社除了在诗社内部进行诗词创作的培训外,积极开办诗词讲座,在丽江其他刊物里设立专栏,进校园、进社区、走农村,在玉泉公园建设创作基地,并且与友邻州(市的文艺团体达成共识,建立诗词创作友好单位,用传统诗词讲好丽江故事,留住乡愁。同时,诗社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用优秀的诗词作品鼓舞人、感染人。


和凤伟表示,下一步,诗社将深入整理、挖掘、学习先贤的诗词文化,用诗人的炙热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发挥好丽江诗文创作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为人民放歌,为时代立传,为丽江的诗词创作、传统文化传播和文旅产业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赵庆祖

责编/钱吉梅

二审/和众学

终审/谭元怀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出品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