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江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会员杨瑶,是宁蒗县永宁镇永宁村委会黑瓦落村一位返乡创业大学生,她看中了当地出产的一个老品种水稻——小白谷,并以有机方式培育生产出“贰陆柒零高原红米”,不仅丰富了地方农产品种类,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加健康、营养的选择。

杨瑶将育秧盘依次摆放在育秧机输送带上。(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在宁蒗县永宁镇贰陆柒零高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里,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杨瑶与村民们将育秧盘依次摆放在输送带上,自动化设备高效完成填料、播种、覆土等环节,一盘盘水稻秧盘快速成型,整齐排列于大棚之中。随着气温渐升,水稻育秧工作步入关键阶段。在宁蒗县永宁镇贰陆柒零高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基地里,一片繁忙的劳作景象。(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 “今年我们采用省时省力的育秧一体机,已育完3000多盘秧苗,为200亩小白谷基地提供了充足苗源。我们采用有机种植方法,预计在端午节期间进行插秧。”宁蒗县永宁镇贰陆柒零高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瑶说。1997年出生的杨瑶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曾就职于丽江市烟草局古城分局。工作半年后,她决定返乡创业,创立了云南阿塔尔旅游文化发展公司和宁蒗县永宁镇贰陆柒零高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凭借科学管理和有机种植技术,当年她便取得了成功,每市斤红米售价高达44元,成功打造出“贰陆柒零高原红米”品牌。一盘盘水稻秧盘在快速成型。(丽江融媒记者 赵丽军)“由于采用有机种植,红米产量相对较低,亩产300斤至400斤,年总产量20吨至24吨。目前,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杨瑶说。据介绍,“贰陆柒零高原红米”得名于其海拔2670米的种植环境,仅脱去谷壳,保留了米的果皮层、糊粉层、胚及胚芽,呈现深紫红色。这种加工方法不仅最大限度保留了大米的营养成分,还富含硒、镁、钙、锌等微量元素,成为适合所有人群的优质主食。杨瑶表示,目前,产品主要针对B端市场,与公司和批发商合作。未来将拓展至C端,即零售市场,还将收购农户产品及打造高品质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尝到高原红米。
据了解,通过土地流转、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杨瑶的公司已经拥有200亩有机红米种植基地,逐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构建了从耕种、肥料、植保、生产、加工到营销的完整产业链条。这一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还有效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记者/赵丽军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