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庭院是全村的示范样板,补助拿到手了吧?今后一定要加强管护,保持好现在的环境。”在村民范光平家中,黄鑫拉起了家常,语言间满是关切。
2023年8月,黄鑫接过驻村“接力棒”,成为中山大学派驻凤庆县凤山镇红塘村第一书记、红木村自然村村长。此后,他便成了居民家的常客,隔三岔五便穿梭于村巷之间,踏入一户户家门,看看“七小园”打造的效果怎么样,还不忘反复叮嘱村民要精心管护。
“在中山大学专家团队的设计和指导下,我们发动群众结合家里的基本条件,利用那些平日里被视作废品的石块旧砖、轮胎木材、废弃瓦片等,构筑造型别致的围墙、花坛、栅栏,让一砖一瓦皆留乡愁、一花一木尽展新颜。”黄鑫说,动员村民周边的邻里一起参与改造,除了美化庭院,还能互相交流,进一步促进邻里关系。
黄鑫和村“两委”成员频繁深入居民家中,向大家讲深、讲透“七小园”庭院为谁建、谁来建、怎么建、为何建,建成后又引入中山大学设计团队,采取设计团队、村“两委”、村民“共评”机制,对已验收的庭院进行管护评比并颁发奖励,提高村民持续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截至目前,红塘村已打造22个“七小园”示范庭院。
以庭院为载体,以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药园、小田园、小禽园、小公园为建设内容的“七小园”,既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切实感受到“微幸福”。
红塘村村民郭卫说:“大家在动手美化自己家园、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还能得到奖励,心里十分高兴。”
“我们村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钱袋子’也愈发鼓起来了。”红塘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国宇说,村集体经济从原来的2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多万元,村里的变化是真真切切的。
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后,黄鑫把发展村集体经济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通过不断走访、考察、研究,他发现红塘村的气候和土壤适宜种植热情果,便与村“两委”商议后决定引入该产业开展示范种植。
“热情果是高经济价值的新品种水果,每公斤一级果批发均价30元,平均每亩产量为800公斤。”黄鑫介绍道:“规划产业要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黄鑫与村“两委”的积极促成下,红塘村以“党总支+村集体+经营主体+农户”模式首期建成示范种植基地70亩,创造集体经济效益6.8万元,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超过4000人次的就业机会。
在前期的走访考察中,黄鑫还发现,红塘村集体茶厂部分产品由于包装成本过高,致使终端销售价格过高。
“像这款一芽二叶产品,顾客品尝后都觉得口感不错,但由于价格原因,销售情况不是很理想。”黄鑫指着旧款礼盒包装产品介绍道。
找到了制约发展的“症结”,黄鑫迅速与中山大学“逸仙茶事”团队及校友企业进行沟通讨论,通过不断论证研究后重新推出了新包装。2024年,红塘村集体茶厂的“惺尘”和“隐茶杯”两款滇红茶产品作为中山大学校庆定制文创产品摆上货架,在千里之外的广东走进了校园、走入了市场。
如今的红塘村,村里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环境整洁,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腰包”鼓了,信心足了,思想也更“新”了。
说起下步打算,黄鑫表示:“将进一步扩大‘七小园’示范庭院建设,组建村集体性质的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以‘茶园+’等方式发展热情果种植,提升单位面积土地产值,形成村域特色产业。同时,探索以‘劳动体验+果实采摘’为主题的互动性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