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微亮,耄耋之年的叶晓东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先来到纪念碑前,仔细将周围清扫干净。
他的父亲是南侨机工,他为父亲和英烈们守碑已有20年。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空白的父亲记忆
1939年,中国沿海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唯一能够获得国际援助物资的通道。由于缺乏汽车司机与修理工,抗战物资供应濒临中断。
“为民族谋解放,跃万里赴司机。”1939年至1945年间,3200多名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华侨机工响应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号召,自愿放弃优越平静的国外生活,分九批回到中国,在滇缅公路投入抗日战争运输工作,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他们中有1000余人献出了生命。
叶晓东的生父陈团圆就是其中的一员。
视频截图
1944年,陈团圆在芒市被日军抓捕后活埋。父亲牺牲时,叶晓东仅三个月大。失去父亲的叶晓东依偎在母亲朗玉宝的怀里背井离乡,出走缅甸逃难。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畹町和平解放,母亲带着叶晓东回到祖国,定居畹町。
成年后的叶晓东偶然得知,自己的亲生父亲是一名为国捐躯的南侨机工,可生父在叶晓东的记忆中是一片空白,没有一张照片可以寄托哀思,甚至都不知道父亲的遗骸到底在哪里……
视频截图
漫长的寻父之旅
得知父亲的英雄事迹,叶老就开始了寻找父亲的漫长之旅,哪怕只能找到一张照片。为此,叶老走访了父亲当年的战友,去了父母相识的芒市村寨,还远赴父亲归国参战前生活居住地马来西亚探寻足迹,但始终一无所获。
这一找又是六十年!
2015年的夏天,叶老终于迎来了寻找父亲的转机:同为南侨机工后人的张云鹏老先生向叶老展示了一张父辈们的合影,告诉叶老:陈团圆应该就在这张合影当中。
视频截图
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叶老的母亲、陈团圆当年的战友,此时都已相继离世,陈团圆到底在不在这张合影当中?是哪一个人?已经无人知晓!
一直到2019年8月,央视综合频道一档节目用智能人脸识别系统,助力叶老寻找到了一位与叶老有85%相似度的“片中人”,那一刻他才真正看到了父亲的模样。
视频截图
二十载守碑人
2005年,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碑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畹町镇落成,叶老主动担任起纪念碑的守碑人,每天为自己的父亲和父亲的战友们清扫擦拭纪念碑、英名录、照片墙。
视频截图
这一守便是20年。
因为风吹日晒的原因,公园里有的刻字已斑驳不清,叶老经常顶着炎炎烈日细细描字,一描就是一天,一支笔、一方金漆、一把椅子组成了叶老这十多年来的工作台,这也是他对父亲表达思念的方式,“守在这里我就像守在了父亲身边。”叶老一边描字一边和记者说。
视频截图
纪念碑前常有市民游客驻足,叶老总会迎上前讲述父辈的故事:“我想给年轻人讲讲父辈的故事,将父辈传承给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延续下去。”
2022年10月,最后一位南侨机工蒋印生与世长辞,如今,世上已无南侨机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来献花的人群比往年更多。叶老抚过碑文说:“只要人们记得,他们便永远活着。”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吴珺 通讯员 邹悦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