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勐腊农垦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有一位彝族女性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用青春与汗水浇灌着胶林,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书写着奋斗的壮丽篇章。她,就是来自勐腊县易武镇的高丽华,一位从普通彝族女孩一路拼搏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的优秀胶工。她的故事,是对农垦精神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
初入农垦:在团结互助中成长
1979年5月,年仅15岁的高丽华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报名招工来到勐腊农场四分场一队,开启了她与胶林的不解之缘。初到农场,她面对的是艰苦的工作环境和陌生的生活。然而,这里有着来自不同民族的职工,他们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高丽华在农垦老前辈们的带领下,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她喂过猪,做过林管工,无论工作多么艰苦、琐碎,她都全力以赴,毫无怨言,每一项任务都力求做到最好。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仅得到了农场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也赢得了民族职工的尊重和喜爱。
1982年,高丽华正式踏上割胶岗位,这成为她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开启了她辉煌而又充满奋斗的职业生涯。在割胶工作队伍中,高丽华年纪尚小,但在农垦老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下,她迅速成长,工作第一年就凭借出色的表现被评上劳模。然而,面对这份荣誉,她却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担当。当时,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妈工作同样出色,高丽华主动将荣誉让给了那位大妈,她真诚地说:“我还年轻,只要肯努力,不愁没有机会,而大妈年纪大了,以后这样的机会可能就不多了。”这份谦逊与善良,不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也让周围的各族职工更加团结,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为农场的发展贡献力量。
技术提升:在钻研与交流中奋进
1990年,高丽华的丈夫佘必俊捧回省级优秀胶工大红奖状的那一刻,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她平静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浪花。高丽华心中涌起了新的追求——成为省级优秀胶工。她对丈夫的技术深感佩服,但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也被彻底激发。为了提升割胶技术,她不辞辛劳,背回树桩刻苦练习,在胶树上用心琢磨。割胶虽看似简单,只有“稳准轻匀快”几个字,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大有学问。高丽华自己总结道:下刀要稳,刀尖要盯准,行刀要轻、要匀,收刀要慢,脚步、身子要到位。凭借着对这些技巧的深刻理解和反复练习,她的技术日益精湛,让所有胶工都心服口服。
在胶林里,高丽华与各民族职工一起劳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她常常向技术娴熟的同行虚心请教,从握刀的姿势、下刀的角度,到收刀的力度,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认真揣摩、反复研究。白天,她在胶林里忙碌穿梭,仔细观察每一棵胶树的特性,了解它们的生长规律和“脾气秉性”;夜晚,当别人在休息娱乐时,她却放弃了休闲时光,在家门前的小天地里,对着树桩专注地练习割胶技术,这里成为了她提升自我的第二战场。她深知,割胶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割胶技巧。但她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技术交流与融合。
无私奉献:在敬业与担当中升华
高丽华不仅在技术上追求卓越,更在工作中展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她深知胶树的高产、稳产离不开精心的呵护。为了给胶树提供充足的养分,她每年都要施上万斤农家肥。当家里的猪粪不够时,她不惜自掏腰包到附近村寨购买,只为让胶树都能茁壮成长。她的这种敬业精神,不仅得到了农场的认可,也赢得了广大职工的敬佩。
高丽华不仅关注自身技术的提升,她还心系整个班组的发展。1995年初,她担任五分场二队女子班班长后,更是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平日里,只要有人前来请教割胶技术问题,她都会耐心解答,手把手地指导,直到对方完全掌握。在她的悉心帮助下,整个班组的割胶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她所带领的班组连续4年被分局评为“干胶单产、高产班组”,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榜样。
荣耀传承:在民族团结中谱新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82年至2005年,在长达20多年的胶工岗位上,高丽华累计生产干胶90.194吨,这一数字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她的努力和成绩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高度的赞誉,多次受到分场、农场、版纳农垦分局的表彰奖励。1994年,她荣获全国优秀胶工称号;从1996年到2006年,连续10年被评为农场级以上优秀胶工,其中有7次被评为省级优秀胶工,成为农场的骄傲。1996年10月,她荣获农业农村部“如心农业奖”,并荣获奖金1万元,成为云南农垦唯一获此殊荣的人。此后,她又先后获得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农垦先进女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称号。2005年4月,她作为农垦人的杰出代表,光荣地坐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这无疑是对她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高褒奖。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会议时,高丽华激动地说:“我由一个普通的彝族女孩成长为一名优秀胶工、全国劳动模范,是党教育了我,是农场培养了我,是胶林哺育了我,我是胶林的女儿,我只有不断地努力工作,来回报胶林母亲的厚爱和养育之恩。”这些质朴的话语,饱含着她深深的感恩之情,也充分展现了她对农垦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如今,62岁的高丽华虽早已退休多年,但她依然秉持着“退休不退志”的理念,依旧身着迷彩服,头戴胶灯,手拿胶刀,脚步轻快、动作熟练地穿梭在胶林里,立志为农垦奉献她毕生的心血。
高丽华的故事,如同一座灯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农垦人奋勇前行。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农垦精神的深刻内涵: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她的精神将继续熠熠生辉,鼓舞着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拼搏、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来源:勐腊发布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