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笔下的清明总带着湿润的哀思。今天,我们或许可以赋予这个古老节日新的注解——用文明的方式延续思念,让传统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在文笔山与马鞍山的环抱中,116平方公里土地、7.8万常住人口的黄山街道坚持“预防为主、疏堵结合、全民参与”,将传统祭祀习俗与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倡导绿色追思、文明祭祀。
4月2日,黄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金睿走进FM97.7直播间。(和琼 摄)
黄山街道编织起“街道——社区——小组——网格”四级防火责任网。37名护林员、15人专业扑火队与44名临时护林员组成的96人队伍,在清明期间从8:30至18:00开展地毯式巡查。除了护林员,各涉及林区的社区居民小组每天出动2至3人参与义务巡山工作,引导居民树立起“自己的山,自己管”的基层治理理念。
护林员向进山车辆进行登记。(供图)
变的是祭扫方式,不变的是文化根脉。去年清明期间3000余支鲜花兑换100余斤香纸的活动,印证了黄山街道居民群众对文明祭祀改造从抵触到自愿的转变,今年清明,5000支黄白菊花也整装待发,在进山检查点静候祭扫群众的兑换。
2024年清明,在文笔山入山防火检查点进行“鲜花换香纸”活动。(供图)
变的是追思形式,不变的是清明内涵。社区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们成为文明祭祀的小使者。将防火要求写入村规民约,让传统习俗在制度约束中焕发新生。
护林员向进山祭祀群众倡导文明祭祀理念并兑换鲜花。(供图)
在科技赋能的防火监测系统下,红外线热成像与智能摄像头织就 24小时防护网。当智能卡口的“防火码”扫描进山车辆,当流动喇叭用普通话与方言循环播放防火须知,科技的力量正悄然改变着黄山街道的防火生态。用“智能登记——动态管理——闭环管理”的标准化流程,确保每一名进山者信息可追溯。这种“文化尊重+安全升级”的辩证策略,既守护了“尊老孝亲”的文化内核,又筑牢了森林防火的安全防线。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今年清明,黄山街道将继续以文明之约,邀您共赴一场绿色的追思之旅,清明无火亦传情,让思念告别烟火气,让传统焕发新生机。
编辑:和 琼
责编:杨四见
终审:赵文立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