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西双版纳州2人获全国表彰

2025-04-29 15:41:53 阅读量1201 字数3817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其中,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工、高级兽医师保明伟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勐海县茶叶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林松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

他们的先进事迹如下
↓↓↓

保明伟先进事迹

保明伟,男,回族,198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兽医师,现任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工,是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总工会十三届委员会委员。曾是“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人选,“全国优秀农民工”“云南省劳动模范”“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荣获“中国野生动物协会斯巴鲁生态保护奖”“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保明伟坚守使命,带头钻研亚洲象救助繁育技术,任劳任怨地将自己精湛的专业技术奉献给亚洲象保护事业。同时,他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际行动投入“更团结、更美丽、更开放”的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他精益求精,发扬工匠精神,利用“云岭工匠创新工作室”培养了20余名“象爸爸”,手把手传授亚洲象野外救护、种源繁育、小象护理、行为监测技术,其中6人的专业技术职称得到提升。

深耕攻坚之路,守护亚洲象群。保明伟从事亚洲象保护工作20余年,参与野生亚洲象野外救助及麻醉转移近30头次。他自主研制了麻醉吹管,成功掌握了在20米左右使用吹管注射器对大象实施麻醉的核心技术,解决了我国在野外开展亚洲象麻醉的难题,在救助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亚洲象的救助时间也从起初的3天缩短至现在的4小时内,提高了救助效率。特别是在2021年北移亚洲象群南返助迁行动中,保明伟全程历经3个多月,成功引导16头野生亚洲象安全返回西双版纳栖息地。其中,一头脱离象群独自活动32天的未成年小公象,在他的精湛技术下,成功运回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国际上首例长距离安全转运野生亚洲象的成功案例。保明伟还积极钻研新质生产力,优化亚洲象救助流程和追踪观测流程,和团队首次将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系统应用到救助象的野外放归中,通过给放归救助象佩戴定位项圈,更好地监测亚洲象放归后的生活状态,提高保护成效。

探索繁育之路,托举生命希望。保明伟不断研究和总结,在他的主导下,繁育中心的技术不断提升,成功实现了母象在哺乳期再次受孕的技术,目前已成功繁育出12头小象,且成活率达100%。其中,两头新生小象身高不足,喝不到母乳。为了让小象喝到初乳,保明伟想到利用棕榈垫和木凳来弥补小象身高上的不足,通过人工辅助成功实现哺乳。还有一头母象首次产下幼象,因母象缺乏经验,分娩后多次踩踏按压幼象,导致幼象重伤,出现尿血等现象。为此,保明伟在人工采集母象乳汁喂养幼象的同时,通过人工干预使母象逐步接纳并学会照顾幼象,实现了我国首例通过人工干预母象产后伤婴行为,提高幼象成活率的重大突破。

构建生化数据,科学守护大象。为掌握和分析亚洲象生理指标,提供亚洲象健康管理基础数据,保明伟积极探索研究,建立了大象生理指标数据库。同时,他对原本用于人类的Polar H10心率传感器进行改装,经过不断地尝试、对比和创新,发明了亚洲象心率的心电测量法,这一技术的应用填补了我国亚洲象心率等准确数值测试方法的空白。多年来,保明伟先后主导和参与完成了《盐酸埃托啡在亚洲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等23篇论文,参与完成1部专著《亚洲象行为学研究》,主导和参与完成了《亚洲象野外救助技术规程》《亚洲象人工辅助育幼技术规范》等8项云南省地方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其中,《中国野生亚洲象保护和安全防范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荣获了“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为亚洲象研究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以及技术支撑,为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争当传播使者,共筑象群家园。保明伟开设了“亚洲象科普第一课堂”“象舍边的党课”,此外,每年为游客及当地居民科普亚洲象知识、如何与大象和平共处、保护大象的重要性等,全力营造人象和谐氛围。多次受邀到国外学习亚洲象医疗技术、传播亚洲象知识、宣传中国亚洲象保护成果,展示了中国对动物保护、生态保护的重视度与行动力,在提高中国生态保护领域的国际地位贡献了重要力量。

林松先进事迹

林松,男,回族,197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勐海县茶叶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农业推广研究员、技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24年度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首席技师专项,西双版纳州“雨林英才支持计划”产业创新人才专项、西双版纳州“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雨林工匠”“西双版纳州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他扎根边疆基层一线30年,努力为边疆少数民族增收、助企增效,解决农业技术难题。对普洱茶领域研究具有一定的深度,其工作和成果深受同行专家认可,在国内和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持参与云南省“一县一业(茶叶)”示范县创建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省、州等科技项目25项,在农业技术规范、标准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多项研究成果获各类科技成果和荣誉表彰40余项,在国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30篇、专著4部,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等10余份。参与完成研究项目先后获得云南省人民政府技术发明一等奖、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两次、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四次。带领团队制定技术标准、技术规程15项,尤其是普洱茶技术研究成果,攻克普洱茶、热带水果等行业短板和困难,消除制约地方农业发展阻碍,是勐海茶地方标准的有力推行者、制定者。同时,完成研发、认定登记2个新品种分析规程编制等工作。

普及先进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作为勐海县茶叶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心的农业推广研究员,他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投身品种与技术引进推广,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用高效的农业技术,将产业发展、品牌打造等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做强传统茶产业的同时,结合区域实际,引进推广1-2个产业以支撑茶产业发展,降低产业单一带给农民的产业风险。为解决生态茶园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集成绿色高效生态茶园提质增效生产技术推广面积达47.25万亩,新增产值5.8425亿元,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6.25万亩,全县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2.1%。他积极投身于品种与技术引进,依托大量严谨试验与田间实践反复验证,引入推广果蔬新品种141个、关键性新技术10余项,登记新品种2个,让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突破了70%,果蔬产量达到了80万吨,产值45.4亿元。与科研院所合作选出水果新品种“勐海热情果”(勐热1号),初试种成功后,迅速掀起推广热潮,两年时间推广面积超2万亩,新增产值4.2亿元;推广咖啡新品种瑰夏、帕卡马拉等19000余亩,新增产值1.368亿元,推广种植桑树5000余亩,新增产值800余万元,创税80余万元。他还结合山区产业发展灌溉条件差,种植经济作物缺水问题,积极想办法,在山区建设小水池及引灌管道,灌溉覆盖面积达1万余亩,切实解决了阻碍山区产业发展的瓶颈,已作为1项先进技术在全州推广。为做好示范作用,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茶农”模式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初制所230个,推行清洁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工设备7000余台套。积极推行绿色产业基地认定11.9354万亩,绿色食品认证5.69万亩、产品达56个,有机食品认证38.5万亩、产品210个,基地认证面积、产品认证数量居云南省县级第一,成为西双版纳州绿色产业的引领者、云南省绿色产业的领跑者。

坚持技术革新,赋能三农。他首次应用“树木雷达”赋能,探索集成了古茶树保护技术,该项技术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应用此对老班章茶树王救治获得成功,开创了古茶树救治的先例,成为古茶树保护技术措施的推行者、践行者。成功建立了格朗和野生茶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野生茶原生境主流化保护模式、野生近缘植物保护预警系统。构建了大叶种生态茶园提质增效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解决了生态茶园建设中的技术瓶颈。牵头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75万亩,成为云南省面积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开创了西双版纳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创新“亮点”,有力推进了勐海茶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提高了西双版纳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云南省先行开展生态低碳茶认证3900亩,勐海县也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试点县,引领了云南省“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发展工作。成功申请1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云南省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县级全省第一。他还积极组织申请“勐海茶”入选《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与2024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勐海热情果”“勐海小耳朵猪”“勐海茶花鸡”“勐海黑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时积极培育了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11家,24款产品、企业获云南省“10大名品”、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位居云南省表彰数量第一。

来源:西双版纳发布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88-5112277 举报邮箱:LjrmTS@163.com
【法律声明】除非本单位(丽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动推送或发表至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任何第三方网站或平台不得转载丽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内容,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扫码转发